关于孩子长个子的五个谣言,你信过几个?
谣言一
“我1米8,他妈1米67,儿子矮不到哪儿去。”
然而,理想很美好,现实却很残酷。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小男孩身高增长缓慢,提前停长等问题,最终孩子都没能长过1米6。后经诊断,孩子是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。
这样的案例在临床中并不少见,对遗传的过度自信,导致孩子错时了最佳的治疗时期。
同时,也有些先天条件不好的家庭,爸妈本身不高,从小就特别关注孩子的身高,积极治疗,科学育儿,最终不仅达到了预期身高,甚至超过平均身高,这类案例也不在少数。
“错”
爸妈高,孩子就一定高;
爸妈矮,孩子就一定矮。
这种绝对的遗传论早就过时了。在身高上,遗传只能占据孩子最终身高的60%~70%,剩余30%~40%的后天因素也足以让结果向着“意料之外”发展。
男生发育确实要比女生迟一些,但个矮到底是不是晚长,还要视情况而定!
■ 父母有晚长史的,尤其是爸爸小时候也晚长;
■ 没有明显性腺发育的,如:睾丸没长大,没开始变声等。
满足以上两点的,晚长的几率就比较大了。但若已有明显性腺发育,那可就不是晚长,而是没多少可长了。
“错”
俗话说:“男孩二十三,还能窜一窜。”
这真的是天大的谣言啊!家长可千万别被迷惑了。与其等着不确定的“23”,不如早点就诊,让孩子早些就能窜起来。
家长们,孩子又不是小花小草,只有春天才发芽开花。只要促进长个的生长激素正常分泌,个子一年四季都在长。
“错”
尤其是4~6月被称为长个“黄金期”。
真是这样吗?
难道其他季节就不长了?
只不过经过了一个寒冬的蛰伏,终于熬来了春暖花开。孩子的户外活动增加,接触阳光的时间增多,活动量加大,生长激素加速分泌,个子才长得快了。
这和季节根本没什么关系,关键还是要保证睡眠,多运动。
牛奶天天当水喝;
钙片不能断;
还有骨头汤、小公鸡轮番轰炸;
这样就真的能长1米8了?
“错”
“我家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
饭要多吃,钙要多补。”
“多吃、补钙”其实都是针对挑食、厌食,营养不良的孩子,他们摄入的营养元素不足,或不能满足正常的生长发育,因此才强调要补钙、补营养。
对于当前大多数饮食均衡的孩子来说,是不需要额外补钙的,他们更需要关注是“营养过剩”。
若过度喂养,不仅可能导致儿童肥胖,还可能促使性腺提前发育;而过度“补钙”也会使骨垢提前闭合,这两种情况都会缩短长个的时间,直接影响最终身高。
很多家长都会习惯性在睡前给孩子喝点牛奶,吃点水果。你们都错啦,小编一定要来正一正。
“错”
睡前一杯奶,
帮助睡眠又补钙。
3岁以前,孩子是以营养模式为主的生长模式。婴儿期喝夜奶,幼儿期睡前喝杯奶,这都是生长发育所需。
3岁以后,孩子的生长模式逐渐转向以生长激素为主导的模式。要想长个,就要保证生长激素的分泌。
进入深度睡眠1小时后,才能进入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。
但孩子的身体机能还未发育完全,若在睡前喝奶、吃东西等,孩子便会起夜,缩短了深度睡眠的时间,减少了生长激素的分泌,影响长个子。
此外,较低的血糖也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。因此,建议孩子三岁后睡前不要饮食,尽量空腹入睡。
在“长个子”这个问题上,纠正错误的育儿观念是第一步,第二步便是及时发现身高问题。其中,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“定期监测身高”。
定时:固定的时间,早上最佳,三个月测量一次即可。
定点:每次都在固定的地方测量,位置固定,标尺固定。背靠墙面画杠杠就是不错的方法哦!
定人:同样的人用同样的方法测量,保证数值的精确。
此外,家长也可以看看孩子有无以下几个现象,如果有就要提高警惕,及早就医,至专业医疗机构寻求专科医生的建议!
1、总比同龄人矮一截,班里总坐第一排,排队总站前三个;
2、3岁前每年长高<7 cm,3岁后每年长高<5 cm;
3、和同龄孩子身高的差距越来越大,或被逐渐赶超;
4、以前比同龄孩子高很多,近期却突然落后了,这类孩子要尤其注意,可能存在疾病因素,如生长激素分泌缺乏症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、颅内肿瘤、全身性疾病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