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首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

示例图片三
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业界资讯

吃米好还是吃面好?这 10 种食物,别吃错啦

2018-08-01 11:57:26 阅读

 常听长辈说:这个有营养,多吃点。「这个」通常是:猪蹄棒骨红烧肉,红糖鸡汤土鸡蛋……

 

小时候可能就乖乖听话照着吃了,但长大后再看见它们就会发现:妈呀,这么多年可能全都吃错了。



吃面比吃米有营养吗?


这个容易引起南北方争议的问题,得想清楚了再回答。总有人说,自己一定得吃馒头、吃面条才觉得胃里舒服,另一些人却觉得喝米粥吃米饭,才更好消化。

 

其实,这只是身体适应了长期的饮食习惯而已,面粉和大米在营养上没太大差异。

 

不过,少数人可能对小麦中的蛋白质过敏,那就不适合吃面食了。

 

但不论是米还是面,其实都不算是最好的主食选择,加点杂粮杂豆和薯类,才更加有营养。


酸奶比牛奶有营养吗?

 

酸奶和牛奶,其实很相似了。人们总说酸奶里的活性乳酸菌,对于肠道健康有特别多的好处。


但实际上,酸奶中的乳酸菌对肠道的影响很有限,影响肠道健康最多的其实是你的整体饮食。

 

不过,对于有乳糖不耐受的人,喝酸奶确实比较不会拉肚子或者闹肚子痛。

 

但需要注意的是,市面上卖得最多的酸奶,跟纯牛奶相比,一般都额外加了一定的糖,这对健康是不利的。

 

酸奶牛奶都是好食物,选择适合自己的,糖含量低一些的,才更「营养健康」。



红糖比白糖有营养吗?

 

红糖和白糖,都是从甘蔗中提取加工的。红糖因为没怎么精炼提纯,钙、钾、铁等微量元素要比白糖稍微高一点点,但高的量很有限,达不到补铁补血的效果。

 

如果非要比出谁更营养,那就和乌龟和蜗牛比赛谁跑得更快是一样的。

 

不管红糖白糖,本质都是糖,吃哪个都会增加月巴月半、龋齿、慢病等风险。

 

少吃糖,才是最「营养」的饮食方式。



果皮比果肉有营养吗?


对于大多数水果,不少营养素的含量都确实是果皮比果肉高。

 

但是!一个水果的果皮,真的特别少啊。你要不是啃出苹果皮能绕地球三圈,是吃不出什么差异的。而且很多水果的果皮口感还特别差,例如香蕉、柚子、荔枝……根本没法直接下嘴。

 

对于担心农药残留问题的人来说,果皮的农残量确实要比果肉高一些。


所以,不用为了「有营养」而吃果皮,不想吃就削掉,想吃就好好洗一洗。


 

果汁比水果有营养吗?


「鲜榨果汁」这 4 个字,特别有种自带时尚光环的高级感。

 

但实际上,「榨汁」这个过程,对果蔬中不少营养的破坏,可是毁灭性的。

 

维生素 C 和抗氧化成分会因为接触到氧气而损失不少,膳食纤维也可能被当成渣子丢掉。而且水果变成了汁,就不需要咀嚼了,吨吨吨吨喝两杯,血糖嗖嗖嗖嗖往上飙。

 

如果不是牙口不大好,也不是胃肠特别糟糕,那就没必要把水果榨成汁,直接吃新鲜水果最有营养。


骨头汤比豆腐汤有营养吗?


骨头里确实有很多钙,但这些钙很难煮到汤里。

 

一碗骨头汤里的钙,可能也就跟那种水垢比较多的硬水差不多。

 

就算你往里面倒好多好多醋、炖个几个小时,也没啥用。就算把骨头炖烂嚼烂咽下去,也没啥用。

 

豆腐汤就不一样了,豆腐(特别是老豆腐)里的钙含量很不错,边喝汤边吃掉豆腐,补钙效果杠杠的。


白色浓汤比清汤有营养吗?


白汤,看着就要比清汤更有料。

 

然而白色浓汤之所以这么白,主要归功于满满的脂肪。

 

骨头汤、鱼头汤、鲫鱼汤……都是一个道理。不过,这可不是说脂肪就没营养,一点都不能吃,而是想问问爱喝浓汤的你:

 

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自己需要吃这么多脂肪吗?



鸡汤比鸡肉有营养吗?


鸡汤里主要是水、调味料、肉里的嘌呤、油脂,鸡肉里的蛋白质很难被煮到汤里。

 

一般来说,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 1%~2%,和 15%~20% 的肉相比,蛋白质含量低多了。

 

也就是说,「精华」还在肉里,而不是汤里,鱼汤也是这个道理。


燕窝比鸡蛋有营养吗?


燕窝,其实就是燕子的口水,混了点海鱼、藻类、绒羽、粪便、树枝……

 

被说得很神奇的「燕窝酸」成分(也叫做「唾液酸」),目前只停留在动物研究层面,并不能说明对人有什么保健作用。

 

干燕窝中确实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,但一般人一天也就吃个几克燕窝吧,营养真的很有限。

 

  • 比口感,炖燕窝远不如煮银耳汤,银耳还便宜。

  • 比营养,吃燕窝远不如一颗鸡蛋,鸡蛋还便宜。

土鸡蛋比洋鸡蛋有营养吗?


这个真的是说多少次都不嫌多。

 

土鸡蛋在风味上,确实可能会与普通鸡蛋不一样,但它们的营养真的没啥差别。

 

土鸡蛋之所以卖那么贵,是因为它产量少,并不代表它更营养。

 

当然了,有钱人,请随意。

 

一口气和大家说了 10 个并不是那么「有营养」的食物,你和小伙伴都知道了吗?


Powered by MetInfo 6.1.0 ©2008-2024 www.metinfo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