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首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

示例图片三
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业界资讯

谨防受骗!保健品,选这些就好,有用又省钱

2017-12-28 10:58:34 阅读

「花费巨资购买保健品」的新闻,多得似乎已经引起不了关注了。


不少人受营销人员或伪专家的蛊惑,盲目购买保健品,浪费钱,甚至耽误了一些疾病的正常诊疗,真是太划不来了。


但有些朋友还是有疑惑:


营养品、保健品,总不能一点儿用都没有吧?否则国家相关部门为什么允许它上市售卖?


怎么判断营养保健品是否值得买呢?


小编推荐大家看看范志红老师的独门方法——营养专家是这样挑选保健品的。

日常三餐是根本

营养品、保健品无法替代


这一点放在一开始强调,因为最重要。


提取出来的某种维生素或保健成分,并不能实现均衡健康的饮食所带来的长期好处。


要知道,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比保健品可要丰富多了,而且比例均衡、安全性更高。



单一的成分摄入过多,有可能产生副作用,而搭配合理的健康饮食,不会带来某种成分过量的危险。


如果预算有限,建议首先把钱用在提高日常饮食的质量上,买些新鲜的蔬果、好品质的坚果杂粮和乳制品,而不是优先考虑选择昂贵的营养保健品。


否则,真就是舍本逐末了。


某些情况下

恰当补充营养保健品



我们不能保证天天都能饮食合理。


有时候,也会出现饮食质量差、不能保证食材多样,或是有患病、孕期哺乳等情况,这时,是可以酌情补充营养素的。


举例来说:


外出开会、旅行时,可能谷物杂粮吃得少,B 族维生素不太够,那就服一粒复合 B 族维生素。


一段时间因为忙,蔬菜水果不足,那就吃上一两片维生素 C。


绿叶菜、奶类或豆制品吃少了,会补补钙。


冬天日照不足,那要考虑补一点维生素 D。


这些东西不可能替代健康饮食的长期好处,但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弥补供应不足。


上了年纪,咀嚼能力、消化能力下降,缺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可能性更大一些,所以中老年朋友可能相对更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,使其达到推荐的供给量。


可以选哪些保健品?



复合维生素或者单一维生素、钙剂,是可以买来补充的。


像花青素、葡萄籽等抗氧化补充剂,还有类似植物甾醇酯、卵磷脂、鱼油等产品,吃对了可能对健康有好处,但更多人的问题是,在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吃、能不能吃的情况下,就购买了。


范老师的建议是,最好在咨询营养师或医生后,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购买,而不能只看宣传。


传统补品,像人参、西洋参、鹿茸、石斛之类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严格来说,它们都算是「药物」,药这东西,还是要在医生、药师的指导下服用的,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疗效,而规避掉风险。


总之呢,提醒朋友们,不要跟风、不要因为电视上提供了某个方子,就自己去药房买了随便吃。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后,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吃,营养补充剂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。


营养素、保健品

不是越贵越好



愿意选择高价还是平价的产品,也是个人的选择,无可厚非。


但「便宜没好货,好货不便宜」这话,真不一定适用于营养保健品行业。


像发酵工艺生产的维生素产品,已经可以达到补充营养的需求。几十年前就成熟的技术,算不得什么高科技,只要产品合格、剂量合理,足够了。


范老师自己在需要补充维生素的时候,买的是几块钱一瓶的那种,大多数人还是想省着花钱的嘛。


不过遗憾的是,购买低价产品越来越难了,因为利润小,厂家不愿意生产、药店也不愿意卖……


谨防受骗

不要迷信保健品的作用



不少朋友缺乏对保健产品的理解,也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主要健康问题,容易被推销人员忽悠。


还是那句话,先保证健康吃喝、适度运动,为了控制慢性病,该吃的药都遵医嘱服用。


然后,在购买保健产品前,记得确认它是否是正规企业的产品,有无保健产品的蓝帽子标识,批准的是什么保健功能。


另外,按我国法规,保健产品不能宣传疗效,不能声称替代药物。只要某保健产品说它能治病,百分之百是骗人,不要买,不要买,不要买。


以上,就是范老师给读者们的建议了。


希望大家能科学地看待营养品、保健品,合理地购买、服用,这样才能既少花钱,又真正让身体获益。

Powered by MetInfo 6.1.0 ©2008-2025 www.metinfo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