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首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

示例图片三
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业界资讯

消炎药,国人和老外反着用!医生说了多次,好多人还不知道

2018-10-18 11:18:36 阅读

 提到“消炎药”,你想到的是什么?阿莫西林、头孢、氧氟沙星?


  • 消炎药 ≠ 抗生素!


  消炎药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:阿莫西林,头孢,阿奇霉素,红霉素,沙星类药物,这些都是抗生素。


  • 什么是消炎药?


  消炎药=止痛药=退烧药=消肿药


  布洛芬、扶他林(外用)、阿司匹林、芬必得、弗洛比芬、酮基布洛芬,这些都是:NSAID 消炎药!


  NSAID 消炎药,也就是非固醇类抗炎药物。


  关于我们对消炎药的误会,医生也表示很无奈……


“消炎药”,国人和老外反着用!


  北京和睦家医院全科医生 郭坦坦 在其微博 @意大利华裔医生在北京和睦家医院 上分享了自己在欧洲和中国见到的用药情况:


  在欧洲,他们只要有疼痛,一定不忍着,马上会使用布洛芬,阿司匹林,coxib,氟比洛芬等NSAID消炎止痛药物。这些药物不会上瘾,而且给你一个良好的,无痛的生活。


  而国内,很多人疼就忍着,怕上瘾,怕耐药。


  在欧洲,最最得到控制的,欧洲人最小心翼翼吃的就是:阿莫西林,头孢,阿奇霉素,左氧氟沙星 等等抗菌素,他们是不到万不得已,不沾这些药的。


  而在国内,这些抗菌素被称为:“消炎药”,很多人拿过来就是为了“消消炎”,不按剂量,不按疗程:瞎吃,滥用。


  罗马机场,每年能够截获中国入境者带来的阿莫西林超过2吨以上,罗马机场的一个医生同事曾经给我打过电话,问我:“在中国,阿莫西林难道像糖块一样好买到吗?”,我无言以对,回答说:“无可奉告”。


  抗生素对付的是细菌,不是炎症,滥用只会害到自己。


  很多人把抗生素当成“万能药”,认为不管是头痛脑热,还是咽痛流涕,只要身体有“红、肿、热、痛”等炎症反应,都可以用抗生素来消炎治病。但其实,它并不是消炎药。


  反而消炎方面,布洛芬等抗炎药物才是“正宗”的药物。


关于布洛芬,这7点你该知道


1. 布洛芬只是消除红热肿痛,不治病!


  布洛芬是消炎药,可以消除:"红肿热痛"这些症状,记住,"红肿热痛"是症状,不是疾病,因此,布洛芬治标不治本。


▍2. 布洛芬不杀菌!


  布洛芬是消炎药,但是布洛芬不杀细菌,不是所有炎症都是由细菌引起,但细菌一定可以引起炎症!


  阿莫西林,头孢,阿奇霉素,沙星类,这些都是抗菌素,不可以直接消炎。


  只有布洛芬,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以直接阻断炎症! 


▍3. 这些情况都可以吃布洛芬!


  发烧、痛经、痛风、头疼、关节疼、牙疼……这些情况布洛芬都可以缓解。


  发烧,可以用布洛芬。不发烧也可以用布洛芬,但是,你要清楚,为什么用布洛芬:


  ① 不发烧,是为了止疼消炎;
  ② 低烧用布洛芬是为了解除低烧时的肌肉骨骼酸痛;
  ③ 高烧用布洛芬是为了退烧。


  布洛芬过敏,或者有胃溃疡,消化道溃疡的患者,可以使用“对乙酰氨基酚”代替 退烧,镇痛。 


  布洛芬可以随时有症状,随时吃;没有症状,就不吃。


  但是抗菌素不可以这样吃,抗菌素需要去吃疗程,一个疗程6-7天,必须吃够!除了阿奇霉素可以吃3-5天,其它抗菌素的治疗大多都是6-7天甚至更长!抗菌素绝对不可以今天吃完,明天感觉好,就不吃了,明天就算你痊愈了,也必须吃完疗程!


4. 布洛芬是成人吃的,儿童用美林


  布洛芬是成人吃的,儿童的布洛芬商品名叫做美林。


  儿童不可以吃成人的布洛芬药片或者胶囊,而成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服用儿童的美林,只不过需要服用很多药水。


  布洛芬成人剂量是:400或600毫克每次,每天可以吃的最高剂量是2400毫克,也就是说布洛芬600毫克每次,可以最多服用4次,基本上是间隔6-8小时服用一次。具体根据的炎症情况来选择。


▍5. 布洛芬没有成瘾性!


  布洛芬没有成瘾性,成瘾的止痛药是:吗啡类的!


  布洛芬,阿司匹林,芬必得,扶他林,都是消炎药,都是止疼药,都不会上瘾! 


▍6. 缓释片不可以加量吃!


  芬必得是商品名,它的化学名也是布洛芬,是一种缓释片。也就是说,缓慢释放在身体里,每片300毫克,缓慢释放。


  但这种缓释药物不可以为了凑够600毫克每次吃2片,只能每次吃1片,一天最多2次。


▍7. 布洛芬建议饭后服用!


  布洛芬最主要的副作用:胃刺激。所以建议饭后服用!


  布洛芬长期服用在老年人可以引起肾脏问题,因此要多喝水,尽量不要长期服用,尤其是在老年人。


  最后提醒您:药是用来治病的,无论消炎药、还是抗菌药,是药三分毒,用药一定要看药品说明书,遵循医嘱,合理用药,才能避免毒副作用。


Powered by MetInfo 6.1.0 ©2008-2024 www.metinfo.cn